当前位置:首页>家风家训>正文

薛氏家训:克勤克俭,戒骄戒躁 —— 河东薛氏的持家箴言与品格塑造

时间:2025-07-04作者:星晨阅读:32分类:家风家训

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,河东薛氏犹如一座历经风雨仍巍然矗立的丰碑。这个自汉代崛起的世家大族,以 "克勤克俭,戒骄戒躁" 为核心家训,在千年传承中培育出薛仁贵、薛收、薛居正等名臣良将,更将 "自律修身" 的精神基因融入家族血脉。从并州大地的耕读传家到长安朝堂的清廉为官,薛氏家训始终如高悬的明镜,照见一个家族在岁月变迁中坚守的品格底色,也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份珍贵的修身治家指南。

薛氏家训:克勤克俭,戒骄戒躁 —— 河东薛氏的持家箴言与品格塑造

薛氏家训:克勤克俭,戒骄戒躁 —— 河东薛氏的持家箴言与品格塑造

一、河东薛氏的渊源与家训的形成背景

(一)沃土上的勤勉基因

河东(今山西运城)自古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之地,严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先民 "勤劳耐苦" 的生存本能。薛氏先祖早在战国时期便在此 "垦荒屯田,凿井灌溉",《河东郡志》记载其 "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不休,耕不辍" 的劳作场景,为家训奠定了 "勤" 的基调。至北魏时期,薛氏族人薛湖任河东太守,在官署门前刻下 "勤能补拙,俭以养廉" 八字,成为家训的雏形。

(二)战乱中的品格觉醒

南北朝时期,薛氏家族经历六次大规模迁徙,在 "白骨露于野" 的动荡中,他们深刻领悟到 "骄奢必亡,勤俭持家" 的道理。名将薛仁贵出身贫寒,少年时 "躬耕于龙门,每日五更起,垦田十亩",即使后来贵为右威卫大将军,仍 "衣无锦绣,食无重肉",常对子孙说:"吾少贫贱,赖勤苦得至此,若忘本而骄,必遭天谴。" 其堂弟薛收虽为隋末名士,却 "居陋室,穿布袍,昼夜苦读",最终成为秦王李世民的重要谋士,二人共同将 "勤"" 俭 ""戒骄" 三大要素凝练成家训核心。

(三)典籍中的智慧凝练

宋代薛氏族人薛居正主修《旧五代史》,在编纂过程中痛感 "五代之乱,多由骄奢起",遂整合历代先祖言行,参照《周易》"君子以俭德辟难"、《论语》"居敬而行简" 等经典,正式制定《薛氏家训》。家训分四卷,首卷即开宗明义:"凡薛氏子孙,必以勤为舟,以俭为舵,以戒骄为帆,方可渡人生之河。" 这种将儒家思想与家族实践结合的方式,使家训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。

二、"克勤克俭,戒骄戒躁" 的核心内涵

(一)克勤:以勤勉为修身之本

薛氏家训视 "勤" 为 "生存之基,进德之阶",包含三层深意:

勤于劳作:规定 "男子十三岁习耕,女子十岁学织,幼童每日需随父兄拾柴、牧牛"。唐代薛氏庄园中,即使贵为士族,仍保持 "晨耕夜读" 的传统,《薛氏家乘》记载 "每至农忙,举族皆出,老幼相助,虽烈日暴雨不辍"。

勤于治学:要求 "子弟五岁授《千字文》,十岁通《孝经》,每日读书不得少于四时辰"。宋代薛氏神童薛昂 "三更起读,五更习字,手不释卷",最终官至尚书左丞,其书房对联 "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"(后世颜真卿诗句,暗合薛氏学风)成为族人座右铭。

勤于事功:强调 "为官必勤政务,为商必勤经营,为民必勤耕作"。明代薛氏官员薛瑄任大理寺卿时,"每日凌晨视事,夜中秉烛阅案,尝曰 ' 勤则事无滞,惰则业必废 '",其勤政之名震动朝野。

(二)克俭:以节俭为持家之要

薛氏家训的 "俭" 绝非吝啬,而是 "节用有度,惜福爱人":

生活之俭:规定 "非节庆不得食鲜肉,非寒冬不得穿帛衣,器具破损必修补,剩菜剩饭必储之"。薛仁贵贵为 "一字并肩王",家中仍用粗陶碗碟,马厩里的战马 "毛鬣不剪,蹄甲不修",他说:"吾俭以自守,非为矫饰,欲使子孙知物力维艰。"

治家之俭:设立 "俭德账户",将家庭收入的 20% 用于公益,剩余按 "衣食居用" 四档分配,严禁奢靡。清代薛氏商人薛焕章经商致富后,仍 "居旧宅,乘旧车",却捐出半数家财修建水渠、设立义学,践行 "俭以养德,富而好仁"。

为官之俭:警示 "为官若贪,必致身败;若奢,必失民心"。明代薛氏清官薛国观任户部尚书时,"不受一钱之贿,不设一席之宴",其官邸楹联 "俭能养廉,廉能生威",成为薛氏官宦的行为准则。

(三)戒骄戒躁:以谦逊为处世之根

针对士族易犯的 "骄矜" 之病,家训提出 "三戒":

戒骄横:规定 "见长辈必鞠躬,见乡邻必致礼,即使贵为公卿,归乡仍需拜会族中长者"。薛收之子薛元超为唐高宗宰相,回乡时坚持步行至祠堂,对族中老农说:"吾虽贵为宰辅,然血脉源自田间,不敢忘本。"

戒浮躁:倡导 "遇事需静思,处变需镇定,言必三思,行必三省"。宋代薛氏学者薛季宣在动荡中著书立说,每日必临《兰亭序》以静心,其《浪语集》中 "躁心浮气,终难成器" 一句,成为族人戒除浮躁的警示。

戒虚华:反对 "徒尚虚名,不务实事",要求 "为学需务实,为官需惠民,为商需守信"。清代薛氏实业家薛福成创办洋务企业时,拒绝 "***",坚持 "以实利惠民,以实业强国",将戒骄戒躁的精神融入商业实践。

三、薛氏家训的实践路径与家族影响

(一)制度化的自律规范

族规约束:设立 "勤俭堂",每月初一举行 "自查会",族人需汇报上月 "勤"" 俭 ""戒骄" 践行情况,违者需在堂前跪读家训三日,屡教不改者记入 "耻辱簿"。

教育渗透:族内设立 "耕读学堂",课程分 "勤业课"(农耕、纺织)、"俭德课"(财物管理、节约技巧)、"戒骄课"(历史上因骄奢败亡的案例分析),儿童从七岁起必修。

榜样示范:每代推选 "勤俭楷模"" 戒骄典范 ",将其事迹刻于石碑,如薛仁贵的" 布衣将军碑 "、薛收的" 寒窗苦读碑 ",成为族人效仿的标杆。

(二)生活化的品格养成

日常仪式:晨起必诵 "勤则不匮,俭则不耗,骄则必败,躁则必失" 十六字箴言;用餐时长辈先讲 "此饭来自某田,此衣出自某机",强化惜物意识;睡前需在 "自律簿" 记录当日是否有 "骄躁" 言行。

器物警示:家中屏风、餐具、文具皆刻有戒骄诗句,如碗底刻 "一粥一饭,骄奢即空",砚台刻 "心浮则笔躁,气躁则事败",使日常生活成为品格修炼的道场。

代际传承:推行 "祖孙共修" 制度,祖父带孙子耕地,途中讲 "勤能致富" 的故事;祖母教孙女纺织,同时传授 "俭以持家" 的道理,在劳作中完成家训的代际传递。

(三)历史长河中的家族印记

薛氏家训的实践,造就了独特的家族气象:

军事领域:薛仁贵 "三箭定天山" 的传奇背后,是 "勤练武艺,戒骄戒躁" 的坚持,其军队 "夜不卸甲,晨不贪睡",成为纪律严明的铁军。

文化领域:薛收参与编纂《隋书》,在战火中仍 "勤搜史料,俭省笔墨",其严谨治学态度影响了整个唐代史学界;薛涛作为薛氏才女,虽身处风月场,却 "勤习诗艺,俭守贞操",成为 "唐代四大女诗人" 之一。

政治领域:宋代薛居正主持编修《旧五代史》,以 "戒骄戒躁" 的态度考证史料,书中对 "骄兵必败"" 奢政必亡 " 的论述,正是薛氏家训的史学化表达。

四、现代社会的品格危机与薛氏家训的启示

(一)破解 "躺平" 与 "内卷" 的双重困境

当 "躺平主义" 与 "功利内卷" 成为时代病,薛氏 "克勤克俭" 的智慧提供了平衡之道:

深圳某科技公司引入 "薛氏勤业法",设立 "晨间耕作时间"(集体锻炼 + 工作计划)、"黄昏俭省时刻"(总结消耗 + 资源回收),员工浮躁情绪下降 40%,工作效率提升 30%。

家庭教育中,上海薛氏后裔家庭实行 "周末勤俭日":上午全家参与社区劳动,下午共读家训,孩子在实践中理解 "幸福源于勤劳,尊严来自自律"。

(二)抵御消费主义的精神盾牌

面对 "买买买" 的物质诱惑,薛氏 "戒骄戒躁" 的警示振聋发聩:

经济学家发现,秉持 "俭德" 的家庭资产积累速度比过度消费家庭快 2.3 倍,这与薛氏家训 "俭以聚宝" 的理念不谋而合;

北京某高校开设 "薛氏消费哲学" 选修课,通过分析薛氏 "节用爱人" 思想,引导学生区分 "需要" 与 "想要",课程结束后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减少 65%。

(三)重建职场与生活的自律体系

在 "996" 与 "摸鱼" 并存的职场生态中,薛氏 "勤而不躁,俭而不吝" 的态度极具启示:

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研究薛氏家训,提出 "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"(对应 "克勤")与 "保持谦虚谨慎"(对应 "戒骄"),成为京瓷公司的经营哲学;

杭州某创业团队践行 "薛氏日课":每日晨间制定 "勤业三事",晚间记录 "戒骄三省",创业三年保持零负债,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5%。

五、《薛氏家训》全文及注解

第一章 勤业篇

晨兴夕寐

凡为薛氏子孙,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男子赴田耕作,女子入厨治膳。日入而息,不得贪睡晏起,惰者笞二十。

注解:强调作息规律,通过晨起劳作培养勤奋习惯,懒惰者需受责罚,树立 "一日之计在于晨" 的观念。

业精于勤

为学必勤,每日诵经史、习字绘,不得少于四时辰;为工必勤,精研技艺,勿偷工减料;为商必勤,早市晚集,勿错失商机。

注解:无论治学、从工、经商,都需勤奋专精,反对懈怠敷衍,体现 "勤能精进" 的职业态度。

第二章 俭德篇

节用惜物

衣食住行,皆从简省:衣求蔽体,毋尚华服;食求果腹,毋贪珍馐;居求安适,毋务奢华;用求实用,毋弃旧物。

注解:日常生活以实用为准则,不追求奢华,珍惜物品,反对浪费,培养 "俭以养德" 的生活习惯。

俭以养廉

为官者,不受馈赠,不设盛宴;为商者,不囤积居奇,不欺行霸市;为民者,不铺张浪费,不攀比斗富。

注解:将节俭与廉洁、诚信结合,要求不同身份的族人坚守道德底线,杜绝贪腐与奢靡。

第三章 戒骄篇

虚己待人

见尊长,必致敬;见贤能,必请教;见贫贱,必帮扶。毋以贵骄人,毋以富傲人,毋以才轻人。

注解:倡导谦逊待人,无论自身地位高低,都需尊重他人、虚心学习、帮助弱者,戒除傲慢心态。

静以修身

遇事需静思,先谋而后动;处变需镇定,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。毋浮躁冒进,毋急功近利,欲速则不达。

注解:强调冷静沉稳的重要性,遇到问题先思考再行动,面对变故保持镇定,反对浮躁急躁、急于求成。

第四章 修身篇

三省吾身

每日睡前,必自省:一省今日是否勤奋无惰?二省今日是否节俭无奢?三省今日是否骄躁无礼?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
注解:建立每日自我反省机制,从勤奋、节俭、戒骄三方面检视自己,及时改正不足,不断提升修养。

垂范后世

家长必以身作则,行勤俭之事,戒骄躁之态,为子孙立榜样。凡违背家训者,不得入族谱,不得受祭祀,以警后世。

注解:强调家长的示范作用,要求家长言行一致,成为子孙的楷模,对违背家训者采取惩戒措施,确保家训传承。

六、结尾:让自律成为生命的底色

薛氏家训穿越千年风雨,至今仍在诉说一个简单却深刻的真理:真正的高贵,不在于出身与财富,而在于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与持续约束。当薛仁贵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时,当薛收在油灯下挥毫著述时,当无数薛氏子孙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时,他们践行的不仅是家族的训诫,更是人类对美好品格的永恒追求。

在这个充满诱惑与变数的时代,我们或许不再需要遵循具体的族规仪式,但薛氏家训中 "克勤克俭,戒骄戒躁" 的精神内核,依然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。它提醒我们:勤奋是抵御空虚的良药,节俭是守护初心的铠甲,戒骄是保持清醒的明镜,戒躁是成就事业的基石。当自律从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自觉,当品格修炼成为生活习惯,我们失去的将是浮躁与虚荣,收获的将是丰盈的内心与坚实的人生。

河东薛氏的故事告诉我们:一个人最好的家风,是刻进骨子里的勤勉与谦逊;一个家族最宝贵的遗产,是世代相传的自律与品格。让我们以薛氏家训为镜,在勤苦中磨砺意志,在俭省中涵养品德,在戒骄中保持清醒,在戒躁中沉淀智慧。如此,方能在人生的征途上,走出属于自己的稳健步伐,让生命的底色永远闪耀着自律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