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浦东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,一位身着工装的女性身影常常在深夜依然忙碌。她时而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飞机设计图纸,时而与身旁的工程师们热烈讨论,眼中闪烁着对中国大飞机事业的执着与热爱。她,就是 C929 宽体客机的总设计师赵春玲,一位在航空工业领域深耕三十年的巾帼英雄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推动着中国航空工业从 "跟跑" 迈向 "并跑"。

赵春玲:从 C919 到 C929,中国大飞机的巾帼总设计师
一、逐梦蓝天:开启航空报国之路
赵春玲与航空的不解之缘,始于她的童年。小时候,每当看到天空中翱翔的飞机,她总会停下脚步,目光紧紧追随,心中充满了对蓝天的向往。"那时候,我就觉得飞机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,梦想着自己长大后能参与到飞机的设计制造中。" 带着这份纯粹的热爱,赵春玲在高考后毅然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。
大学期间,赵春玲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对航空知识的强烈渴望。她不仅认真学习每一门专业课程,还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。在实验室里,她常常为了一个数据、一个模型而废寝忘食。"航空设计容不得半点马虎,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飞机的安全和性能。" 这种严谨的态度,从那时起就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。
1995 年,赵春玲大学毕业,怀着对航空事业的憧憬,加入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——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。当时,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,在干线客机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。但赵春玲没有被困难吓倒,她深知,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航空事业紧密相连。
二、深耕不辍:在 C919 中积累经验
进入单位后,赵春玲迎来了第一个重要任务 —— 参与 ARJ21 新支线飞机的设计工作。ARJ21 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喷气支线客机,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在这个项目中,赵春玲负责气动布局和总体设计等关键工作。她与团队成员一起,日夜奋战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ARJ21 终于成功首飞,标志着中国在支线客机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。
2008 年,中国商飞公司成立,C919 大型客机项目正式启动。这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,旨在打破波音和空客在干线客机市场的垄断局面。赵春玲凭借在 ARJ21 项目中的出色表现,被调入 C919 项目团队,负责驾驶舱设计和人机工程等重要工作。
驾驶舱是飞机的 "大脑",其设计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操作体验和飞行安全。在 C919 的驾驶舱设计中,赵春玲提出了 "以飞行员为中心" 的设计理念。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飞行员的操作习惯和需求,对驾驶舱的布局、仪表盘的显示、操纵系统的设计等进行了反复优化。为了确保设计的合理性,她多次前往航空公司,与飞行员进行面对面交流,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。
"静暗驾驶舱" 是 C919 驾驶舱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创新点。传统的驾驶舱在飞行过程中,仪表盘和指示灯会发出大量的光线,容易造成飞行员的视觉疲劳。而 "静暗驾驶舱" 通过先进的灯光控制技术,在正常飞行状态下保持驾驶舱的昏暗环境,只有在出现故障或需要飞行员注意时,相关的指示灯才会亮起。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,还降低了误操作的风险。
为了实现 "静暗驾驶舱" 的设计目标,赵春玲和团队成员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调试。他们研究了不同波长的灯光对飞行员视觉的影响,测试了各种灯光控制方案,经过多年的努力,终于成功实现了 "静暗驾驶舱" 的设计。C919 的驾驶舱设计得到了国际航空界的高度认可,成为中国大飞机设计的一大亮点。
在 C919 项目中,赵春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干线客机设计经验,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管理能力。她带领的团队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工程师组成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。赵春玲善于发挥每个人的潜力,营造了一个团结协作、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。"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。" 她经常对团队成员说。
三、勇挑重担:带领团队攻克 C929 核心技术
2014 年,C929 宽体客机项目正式启动。宽体客机是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,目前全球只有波音和空客能够研制生产。C929 的研制,标志着中国向干线客机市场的更高端领域发起挑战。赵春玲凭借在 C919 项目中的出色表现,被任命为 C929 宽体客机的总设计师,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史上首位担任宽体客机总设计师的女性。
面对 C929 项目的巨大挑战,赵春玲没有丝毫退缩。她深知,C929 的研制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,更是中国航空工业从 "跟跑" 到 "并跑" 的关键一步。在项目启动初期,她就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研制计划,明确了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。
"静暗驾驶舱" 设计在 C929 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。赵春玲结合宽体客机的特点和国际最新的设计理念,对驾驶舱的布局和灯光控制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。她带领团队与国际一流的供应商合作,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,同时注重自主创新,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C929 的 "静暗驾驶舱" 设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,为飞行员提供了更加舒适、安全的操作环境。
适航取证是大飞机研制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环节之一。C929 需要满足国际民航组织(ICAO)和美国联邦航空局(FAA)、欧洲航空安全局(EASA)等国际适航机构的要求。赵春玲带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适航管理体系,与国际适航机构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。她组织团队对飞机的各个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验证,收集了大量的试验数据,为适航取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在 C929 的研制过程中,赵春玲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。技术上的难题、时间上的压力、国际环境的变化等,都考验着她的智慧和毅力。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,带领团队一步步克服困难。"每当遇到困难,我就会想到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在世界的天空,这是我们的使命,也是我们的责任。" 她说。
四、巾帼不让须眉:展现女性在重工业领域的魅力
在重工业领域,男性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,女性要想取得成就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赵春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打破了人们对女性在航空工业领域的传统印象。她以严谨的态度、扎实的专业知识、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,赢得了团队成员和业内人士的尊重和认可。
作为一名女性总设计师,赵春玲更加注重团队中的人文关怀。她关心团队成员的工作和生活,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。在她的团队中,有许多年轻的工程师,她经常与他们交流,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,鼓励他们勇于创新、敢于担当。"女性在沟通、协调和细节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,我希望能够发挥这些优势,带领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。" 她说。
在三十年的科研历程中,赵春玲经历了中国航空工业从低谷到崛起的过程。她见证了 ARJ21 的首飞、C919 的成功研制和 C929 的稳步推进。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,为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"能够参与到中国大飞机的研制中,是我一生的荣幸。我希望能够继续为中国的航空工业事业奋斗,让中国的大飞机飞得更高、更远。"
如今,C929 宽体客机的研制正在稳步推进,赵春玲和她的团队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。在她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国航空人的执着和担当,看到了女性在重工业领域的战略定力和创新魄力。她是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巾帼英雄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C929 将翱翔在世界的天空,向世界展示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和风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