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史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人、一些家族,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精神,为后世树立起不朽的丰碑。明代廉吏唐汝修及其所代表的唐氏家族,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唐汝修任崇德知县时的铮铮誓言 "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",如一声洪钟,穿越时空,至今仍在人们耳畔回响。而其 "不事雕几大巧留还天地" 的家训联,更是深刻展现了唐氏家族 "仁德爱民" 的为官哲学。

唐氏家训: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 —— 明代廉吏唐汝修的治世箴言
一、铮铮誓言:为官之本在为民
明朝万历年间,社会处于转型时期,官场之上,既有为百姓谋福祉的清官廉吏,也有贪赃枉法、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唐汝修踏上了仕途,出任崇德知县。他一到任,便立下了 "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" 的誓言。这句话看似朴实无华,却蕴含着深刻的为官之道。它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和使命 —— 为官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,而是要为百姓做主,为百姓谋福利。
在崇德县,唐汝修身体力行,将这一誓言贯彻到实际行动中。他深入民间,了解百姓的疾苦。当时,崇德县面临着赋税繁重、水利失修等问题,百姓生活困苦。唐汝修上任后,首先着手解决赋税问题,他深入调查,了解实际情况,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百姓的困难,请求减轻赋税。同时,他积极组织百姓修建水利工程,改善农业生产条件。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,他亲自到施工现场,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,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。经过他的努力,崇德县的赋税得到了合理调整,水利设施得到了改善,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。
唐汝修深知,为官者不仅要解决百姓的物质生活问题,还要关注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。他重视教育,在崇德县修建学校,聘请优秀的教师,鼓励百姓子弟入学读书。他认为,只有通过教育,才能培养出有品德、有才能的人,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命运。在他的推动下,崇德县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,读书风气日益浓厚。
二、家训联语:仁德爱民的深刻诠释
"不事雕几大巧留还天地",这是唐氏家族的家训联。"不事雕几",即不追求雕琢、浮华的东西,倡导朴实无华、脚踏实地的生活和工作态度;"大巧留还天地",则是说要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给天地之间的百姓,为百姓谋福利。这副家训联,是唐氏家族 "仁德爱民" 为官哲学的集中体现。
唐氏家族认为,为官者应该具备仁德之心,要关爱百姓,体恤百姓的疾苦。在他们看来,权力是百姓赋予的,官员应该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服务,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。这种 "仁德爱民" 的思想,贯穿于唐氏家族的整个为官历程。唐汝修的祖辈、父辈中,就有不少人在官场中秉持着这种理念,为百姓做出了贡献。他们的言传身教,对唐汝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使他从小就树立了为百姓服务的信念。
在唐氏家族看来,"仁德爱民" 不仅是一种为官的态度,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。为官者要勇于担当,敢于为百姓说话,敢于为百姓争取利益。当百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,官员不能推诿扯皮,不能敷衍塞责,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。唐汝修在崇德县任上,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,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,为百姓排忧解难,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爱戴。
三、唐氏家训:传承千年的精神财富
唐氏家族不仅有深刻的为官哲学,还有完整的《唐氏家训》。这部家训,是唐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,它涵盖了为人处世、为官从政、家庭伦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,对唐氏家族的成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(一)为人处世篇
家训强调,为人要正直善良,诚实守信。要尊重他人,关爱他人,乐于助人。在与他人交往中,要做到言行一致,不说假话,不做虚伪的事情。要学会宽容大度,不计较个人的得失,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。同时,要勤奋好学,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素养,做一个有品德、有才能的人。
(二)为官从政篇
为官要以百姓为中心,牢记 "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" 的誓言。要廉洁奉公,不贪污受贿,不谋取私利。要勇于担当,敢于负责,为百姓谋福利。在处理政务时,要公正公平,不偏不倚,依法办事。要善于倾听百姓的声音,了解百姓的需求,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。
(三)家庭伦理篇
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,家训强调,要重视家庭伦理,弘扬家庭美德。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、相互关爱、相互支持,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。父母要以身作则,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培养子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。子女要孝顺父母,尊敬长辈,关爱兄弟姐妹,共同维护家庭的团结和和睦。
《唐氏家训》不仅是唐氏家族的行为准则,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所倡导的 "仁德爱民"、"正直善良"、"廉洁奉公" 等思想,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在当今社会,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,如何保持初心,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,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唐氏家训告诉我们,只有心中有百姓,心中有正义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坚定、走得长远。
四、精神传承:照亮后世的明灯
唐汝修及其所代表的唐氏家族,以其 "仁德爱民" 的为官哲学和完整的家训体系,为后世树立了榜样。他们的精神,如同明灯,照亮了后世官员的为官之路。
在后世的历史长河中,无数官员以唐汝修为榜样,践行着 "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" 的誓言。他们深入民间,了解百姓的疾苦,为百姓谋福利,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尊重。同时,唐氏家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传承,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的重要准则。
在今天,我们弘扬唐氏家族的精神,就是要倡导为官者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。要廉洁奉公,勇于担当,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。同时,我们也要将唐氏家训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做一个正直善良、诚实守信、关爱他人的人。
唐汝修的 "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",是一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誓言,它体现了一位廉吏对百姓的责任和担当。唐氏家族的 "不事雕几大巧留还天地" 家训联,更是将 "仁德爱民" 的为官哲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而完整的《唐氏家训》,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修身齐家、为官从政的行为准则。这些精神财富,将永远激励着我们,在人生的道路上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附:《唐氏家训》
为人处世
为人当正直善良,以仁心待人,不可虚伪狡诈,心怀恶意。
与人交往,须诚实守信,言出必行,不轻易许诺,若许之,则必践之。
尊重他人,不论贵贱贫富,皆以礼相待,不可傲慢无礼,轻视他人。
乐于助人,见他人有难,当尽力相助,不可冷漠旁观,袖手不管。
勤奋好学,博闻强识,不断提升自身修养,以知识充实自己。
为官从政
为官者,当以百姓为根本,牢记 "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",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。
廉洁奉公,坚守底线,不贪污受贿,不谋取私利,两袖清风,一身正气。
勇于担当,面对困难和挑战,不推诿扯皮,敢于负责,积极主动解决问题。
处理政务,须公正公平,不偏不倚,依法依规办事,不徇私情。
倾听百姓声音,关注百姓疾苦,深入基层,了解实际情况,不断改进工作。
家庭伦理
夫妻之间,相互尊重,相互关爱,相互支持,共同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。
父母要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,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。
子女须孝顺父母,尊敬长辈,听从教导,关心父母的生活和健康,常回家看看。
兄弟姐妹之间,要相互关爱,相互帮助,团结和睦,不争吵斗殴,不斤斤计较。
家庭内部,要勤俭节约,反对浪费,营造良好的家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