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人物传记>正文

潘建伟:量子卫星与九章原型机背后的中国量子霸权

时间:2025-07-08作者:星晨阅读:36分类:人物传记

2024 年 10 月,维也纳国际量子技术峰会上,中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的演讲引发全球关注。当大屏幕上实时展示 "九章三号" 光量子计算机以亿亿倍速度超越超级计算机时,台下掌声雷动。这位被《自然》杂志称为 "量子之父" 的科学家,正带领团队用 "墨子号" 量子卫星和 "九章" 系列原型机,在量子科技领域书写着属于中国的传奇。

潘建伟:量子卫星与九章原型机背后的中国量子霸权

潘建伟:量子卫星与九章原型机背后的中国量子霸权

一、量子通信的破冰之旅:从实验室到太空的跨越

2016 年 8 月 16 日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焰划破夜空,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"墨子号" 成功升空。这颗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卫星,承载着潘建伟团队 13 年的心血。在青海湖的孤岛上,他们曾用帐篷搭建实验室,每月仅靠一次补给维持科研,最终攻克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技术。

"墨子号" 的核心使命是实现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钥分发。卫星过境时,同时与青海德令哈和云南丽江地面站建立光链路,每秒产生 800 万个纠缠光子对,以每秒 1 对的速度在 1200 公里外建立量子密钥。2018 年,"墨子号" 更实现北京 - 维也纳 7600 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,加密视频会议的画面清晰流畅,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绝对领先。

这项技术突破彻底改变了信息安全格局。传统加密算法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不堪一击,而量子密钥分发利用量子纠缠的不可克隆原理,实现了无条件安全通信。如今,上海已建成支持百万用户的商用量子密钥网络,中国电信正在全国部署量子城域网,未来将形成天地一体的量子通信体系。

二、量子计算的巅峰对决:九章系列的算力革命

2020 年 12 月,"九章" 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震惊世界。这台由 76 个光子组成的机器,处理高斯玻色取样问题的速度比日本超级计算机 "富岳" 快 100 万亿倍 ——"九章" 一分钟完成的任务,"富岳" 需要计算一亿年。《科学》杂志审稿人评价这是 "最先进的实验",美国物理学会会士飞利浦・沃尔特称其 "为量子计算机的超强能力给出了强有力证明"。

2023 年,升级版 "九章三号" 再次突破极限。通过时空解复用光子探测技术,255 个光子的量子态空间规模达到 10^30,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 "九章二号" 提升 100 万倍,而超级计算机 "前沿" 需要 200 亿年才能完成同样任务。这种算力飞跃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开启了图论、量子化学等领域的新可能。

潘建伟团队的创新密码在于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。他们自主研制的量子光源效率全球领先,100 模式干涉线路的相位稳定度达到 10^-9,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通过率超过 98%。这些关键器件曾被西方国家禁运,但中国科学家用十年时间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。

三、量子模拟的星辰大海:天元突破与高温超导之谜

2024 年 7 月,"天元" 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的问世,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第二阶段取得重大进展。这台由 80 万个格点组成的模拟器,首次验证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中的反铁磁相变,为理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关键实验证据。

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价值巨大,但长期以来其物理机制不明。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描述电子运动的基础模型,但其二维和三维情况无解析解,经典计算机无法模拟。"天元" 通过绝热制备均匀费米简并气体,将系统温度降至奈尔温度以下,直接观察到自旋结构因子的幂律发散现象,这一成果被《自然》杂志称为 "量子模拟的里程碑"。

这项突破不仅是科学进步,更展现了量子技术的实用潜力。潘建伟指出,量子模拟将在新材料设计、能源开发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。例如,通过模拟高温超导材料的电子行为,有望大幅降低电力传输损耗,推动能源革命。

四、量子霸权的中国定义:从技术领先到文明贡献

在量子科技领域,"霸权" 并非军事概念,而是指在特定领域的绝对优势。潘建伟团队的成就,正是这种 "量子霸权" 的生动诠释。他们在光量子计算、量子通信、量子模拟三条技术路线上全面领跑,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中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。

这种领先地位源于独特的科研哲学。潘建伟提出 "顶天立地" 战略:既要瞄准国际前沿,又要解决实际问题。在 "墨子号" 项目中,他们不仅实现科学目标,更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;在 "九章" 系列研发中,既追求算力突破,又探索图论、机器学习等应用场景。

国际合作是中国量子霸权的另一特征。"墨子号" 与奥地利合作实现洲际通信,"九章" 成果发表于《科学》杂志,"天元" 研究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。潘建伟强调,量子科技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,中国愿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。

五、未来已来:从量子星座到通用量子计算机

站在 2025 年的门槛回望,中国量子科技已走过从跟跑到领跑的历程。"墨子号" 开启全球量子通信新时代,"九章" 系列重新定义计算速度,"天元" 突破叩开高温超导之门。而更宏伟的蓝图正在展开:2026 年,由中高轨量子卫星和低轨微纳卫星组成的 "量子星座" 将发射,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;2035 年,百万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机有望问世,破解经典密码、优化人工智能算法。

潘建伟常说:"量子科技的未来不在实验室,而在广阔的天地间。" 当 "墨子号" 的激光束穿越大气层,当 "九章" 的光子在芯片中舞动,中国科学家正在书写人类科技史上的新篇章。这种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文明的觉醒 —— 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结合,正在为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新范式。

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,从火药发明到量子霸权,中华文明在创新中延续着永恒的生命力。潘建伟团队的探索,不仅是对科技高峰的攀登,更是对文明传承的承诺。当量子卫星的光芒照亮夜空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科技的崛起,更是人类文明向未知领域进发的希望之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