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百家名人>正文

岳氏文学界才俊纪实(岳飞《满江红》作者到岳建一当代文学创作的成就)

时间:2025-07-10作者:星晨阅读:50分类:百家名人

在中华文学的璀璨星河中,岳氏一族以笔为刃、以文为舟,留下了诸多动人心魄的篇章。从南宋岳飞那首气壮山河的《满江红》振聋发聩,到当代岳建一在文学创作中深耕不辍,岳氏文人跨越千年,在诗词、散文、史学、文学评论等领域笔耕不辍,他们的作品或饱含家国情怀,或洞察社会百态,或描摹人间温情,共同构成了岳氏文学一脉相承的精神图谱。

岳氏文学界才俊纪实(岳飞《满江红》作者到岳建一当代文学创作的成就)

岳氏文学界才俊纪实(岳飞《满江红》作者到岳建一当代文学创作的成就)

岳飞(1103 年 —1142 年)

南宋抗金名将,亦是著名爱国诗人。其词作《满江红・怒发冲冠》以 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” 的激昂词句,抒发了收复河山的壮志与忧国忧民的情怀,成为千古绝唱。虽以军事闻名,但其诗文气势雄浑,兼具豪放与悲壮之风,留存《岳武穆遗文》,字里行间尽显忠贞气节,为后世爱国文学树立了精神标杆。

岳珂(1183 年 —1243 年)

岳飞之孙,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。自幼承家学,精于文献考据与诗文创作。编撰《金佗稡编》《金佗续编》,系统收录岳飞生平事迹与文献,为后世研究岳飞提供了重要史料。其诗词风格清雅,著有《玉楮集》,多记山水游历与日常感悟,兼具史学的严谨与文学的灵动,在南宋文坛占有一席之地。

岳浚(生卒年不详,活动于南宋中后期)

南宋文人,岳珂族弟。以散文见长,尤擅碑记与序文,文风质朴醇厚,注重纪实。曾为多地名胜撰写记文,如《重建岳王庙记》,以平实笔触追溯历史、颂扬忠义,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性。其作品多收录于地方方志,展现了南宋文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。

岳正(1418 年 —1472 年)

明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。景泰年间进士,官至翰林院修撰,以直言敢谏著称。其诗文风格刚健明快,著有《类博稿》,收录奏议、散文、诗词等,内容多涉民生时政,体现出文人的社会担当。书法兼擅楷草,与文章相得益彰,时人评其 “文如其人,笔见其心”。

岳元声(1557 年 —1628 年)

明代文学家、理学家。万历年间进士,曾任南京兵部侍郎,退居后潜心著述。其文以议论文见长,《餐微子集》中多探讨经世致用之道,语言犀利,逻辑缜密。亦工诗词,风格清新自然,借山水意象抒发隐逸情怀,展现了明代文人 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 的处世态度。

岳端(1671 年 —1704 年)

清代宗室诗人(岳氏分支),字正子,号红兰主人。善诗工画,与王士祯等文坛名家交游甚密。其诗集《玉池生稿》风格清丽婉约,多咏物、题画之作,如《咏红兰》借花草寄寓高洁之志,兼具文人雅致与生活气息。主张 “诗贵自然,情贵真挚”,在清初诗坛独具一格。

岳震川(1755 年 —1814 年)

清代散文家,乾隆年间举人。师从桐城派刘大櫆,得其文风真传,为桐城派在陕西的代表人物。著有《秋声馆文集》,散文多议论时政、表彰节义,结构严谨,语言简练,既承桐城派 “义理、考据、辞章” 之旨,又融入关陇地域的刚健之气,对清代散文发展有一定影响。

岳鸿庆(1875 年 —1939 年)

近代学者、文学家。精研古籍整理与诗词创作,曾任教于地方书院,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。编纂《岳氏家集》,收录历代岳氏文人作品,为家族文学脉络梳理做出贡献。其诗词多感怀时事,风格沉郁顿挫,《寄怀故国》等诗作体现了近代文人的家国之思。

岳石尘(1902 年 —1993 年)

现代书画家、诗人。擅长花鸟画与旧体诗,作品兼具诗书画三绝之妙。其诗集《石尘诗草》多描绘田园风光与日常生活,语言通俗晓畅,充满生活情趣,如《村居》系列诗作,以质朴笔触勾勒乡村景致,尽显恬淡心境。晚年致力于书画教育,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。

岳建一(1953 年 — )

当代作家、文学评论家。长期从事小说创作与文学研究,作品聚焦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命运,善于捕捉普通人的情感与生存状态。代表作《黑白记忆》《岁月回响》等,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时代转型期的人生百态,兼具现实关怀与人文思考。其文学评论文章视角独到,注重作品与社会的关联,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从岳飞《满江红》的千古绝唱到岳建一的当代书写,岳氏文学才俊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。岳珂的史料整理、岳正的直笔议政、岳震川的桐城文风,展现了不同时代岳氏文人对文学功能的探索 —— 或为历史存证,或为民生立言,或为艺术立心。他们的作品如同一串珍珠,串联起岳氏族人对家国、对生活、对艺术的深沉热爱。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学传承,不仅是岳氏家族的精神财富,更折射出中华文学 “文以载道、以文化人” 的永恒追求,激励着后世文人在笔墨间坚守初心,书写时代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