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华医学发展的长河中,顾氏一族以仁心为灯、以医术为舟,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足迹。从清代顾观光融通中西医学开启实证研究,到当代顾方舟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守护千万儿童健康,顾氏医者跨越近两个世纪,在中医传承、西医引进、公共卫生、疫苗研发等领域薪火相传。他们或精研典籍革新诊疗之法,或勇闯禁区攻克医学难题,或投身防疫践行济世初心,共同构筑了顾氏医学 “敬佑生命、精进不休” 的精神丰碑。

顾氏医学界名家辑录(顾观光清代医学家到顾方舟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制)
顾观光(1799 年 —1862 年)
清代医学家、数学家,中西医学融通的先驱。精通中医典籍,又涉猎西方近代医学与天文历法,主张 “医理当验诸实效”。著有《伤寒杂病论校勘记》《顾氏医镜》等,以数学思维解析中医脉象规律,提出 “脉理与数理相通” 的独特见解。在临床中结合西药治疗疟疾、痢疾等传染病,开创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早期实践,其 “不泥古、不排新” 的治学态度,对近代中医转型影响深远。
顾玉潜(1840 年 —1906 年)
清代江南名医,擅长儿科与温病诊治。继承家传医术,在苏州开设 “顾氏儿科堂”,针对小儿麻疹、惊风等疑难病症,总结出 “清热不伤阴、解表不耗气” 的诊疗原则。编撰《幼科大全》,收录家传验方 300 余首,其中 “蝉蜕钩藤饮” 治疗小儿夜啼至今仍被沿用。主张 “医者当察天时、顺地利”,根据江南气候特点调整用药,疗效显著,被誉为 “吴门儿科圣手”。
顾鸣盛(1875 年 —1938 年)
近代西医先驱,中国早期外科专家。1902 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,回国后在上海创办 “鸣盛医院”,是华东地区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。率先引入无菌手术理念,成功开展阑尾切除、疝气修补等外科手术,编写《外科手术图解》普及现代手术规范。九一八事变后,组建战地医疗队赴东北救治伤员,提出 “防疫与治疗并重” 的战地医疗原则,其 “医道无国界,医者有家国” 的言论广为流传。
顾筱岩(1892 年 —1968 年)
中医外科大师,顾氏外科创始人。继承父业专攻疮疡、皮肤病,创新 “切开引流与中药外敷结合” 疗法,治疗痈疽、乳痈等病症疗效卓著。1956 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,将家传医术整理为《顾筱岩外科心得集》,系统阐述 “辨脓、引流、生肌” 三步骤疗法。主张 “外科必通内科”,强调全身调理对局部病症的影响,培养了大批中医外科人才,其流派至今仍为中医外科重要分支。
顾学箕(1911 年 —2001 年)
公共卫生学家、预防医学教育家。1935 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,长期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。建国后参与创建浙江医学院卫生系,主持制定《工厂卫生防护条例》,推动全国职业病普查。提出 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” 的职业健康理念,主编《劳动卫生学》《预防医学》等教材,首次将社会医学引入预防医学体系,为新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奠定基础。
顾绥岳(1915 年 —1992 年)
传染病学家,我国热带病防治先驱。1940 年赴印度加尔各答热带病学院深造,回国后主持上海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,对疟疾、血吸虫病的诊治有深入研究。1950 年代参与抗美援朝反细菌战,提出 “环境消杀与个体防护并重” 的防疫策略,成功控制前线传染病流行。主编《传染病学》教材,首次系统介绍抗生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,推动我国传染病诊疗规范化。
顾伯华(1916 年 —1993 年)
中医外科专家,顾筱岩之子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。继承家学并创新发展,擅长治疗乳房疾病与周围血管病,首创 “乳痈分期论治” 体系,研制 “乳核散结片” 等中成药。1980 年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,主持编写《中医外科学》教材,将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融入中医辨证,提出 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” 的诊疗模式,使中医外科适应现代临床需求。
顾天爵(1920 年 —2010 年)
生物化学家,医学教育家,我国临床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。1945 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,专注于酶学与肿瘤生化研究,首次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 “γ- 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” 异常,为肝癌早期诊断提供重要指标。主编《临床生物化学》,创建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,推动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结合,培养了大批基础医学人才。
顾方舟(1926 年 —2019 年)
病毒学家,“糖丸爷爷”,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者。1955 年我国爆发脊髓灰质炎疫情后,他带领团队在昆明建立疫苗研制基地,经过数年攻关,成功研制出减毒活疫苗。1960 年亲自试用疫苗并让幼子参与试验,验证安全性后推广全国,使我国于 2000 年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。提出 “活疫苗糖丸” 剂型,解决冷链运输难题,其 “以身试药、心系儿童” 的精神被誉为 “医者大爱” 的典范。
顾健人(1932 年 — )
肿瘤分子生物学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长期从事肝癌病因与基因治疗研究,首次克隆出肝癌相关基因,建立肝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体系。1985 年创建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,推动肿瘤研究从细胞水平迈向分子水平。提出 “肿瘤多基因协同致癌” 理论,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,主编《肿瘤分子生物学》,培养了大批肿瘤研究人才。
从顾观光的中西融通到顾方舟的 “糖丸” 守护,顾氏医者的传承始终贯穿着 “求真求善” 的双重追求。顾筱岩的外科创新、顾学箕的公共卫生实践、顾健人的分子研究,展现了不同时代顾氏医者对 “大医精诚” 的诠释 —— 或精研技艺解除病痛,或构建体系预防疾病,或探索未知攻克绝症。他们的故事印证了医学的本质不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。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顾氏一族跨越百年的医者仁心,依然是指引医学发展的精神坐标,激励着更多医者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让科学的温度与人文的光辉照亮每一个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