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,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历代医家的不懈探索与奉献。卢氏一族,自明清以降,代有名医,他们以精湛的医术、高尚的医德,在杏林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从卢之颐对本草学的深刻诠释,到卢慕贞在妇幼保健领域的仁心善举,卢氏医学的传承不仅是医术的延续,更是医德的坚守与发扬。

卢氏医学杏林名家录(卢之颐《本草乘雅半偈》到卢慕贞妇幼保健的仁心传承)
卢和(生卒年不详)
明代丹溪派名医,著有《食物本草》《丹溪篡要》等。他突破传统本草框架,首创 “食药同源” 理念,将日常食材纳入医学体系,强调 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” 的养生观,其《食物本草》早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50 余年,为后世食疗发展奠定基础。
卢复(约 1575—1627)
明末钱塘医家,卢之颐之父。著有《芷园臆草存案》,以医案形式记录临床经验,注重辨证施治,尤其擅长脾胃病与肾病的调理,其学术思想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。
卢之颐(1599—1664)
明清之际医学家,卢复之子。耗时十八年编撰《本草乘雅》,选药 355 种分四目解析,原稿毁于兵火后凭记忆重撰为《本草乘雅半偈》,对药物性味、功效的阐释融合易学与医学理论,被誉为 “明代本草学的巅峰之作”。
卢铸之(1876—1963)
火神派第二代传人,郑钦安入室弟子。首提 “扶阳安髓止痛法”,善用大剂量附子治疗痹证、头痛等疑难杂症,著有《卢氏医学心法》《卢氏临证实验录》,创立 “卢氏扶阳医馆”,开扶阳讲坛,广传火神派学术思想。
卢永定(1905—1985)
卢铸之长子,火神派第三代传人。继承父业,创 “卢氏桂枝法”,将火神派从 “温补” 推向 “通阳” 新境界,临床善用姜桂附起沉疴,积累病案资料五千多万字,为扶阳医学的传承留下珍贵文献。
卢慕贞(1867—1952)
孙中山先生原配夫人。虽非专业医者,但热心公益,积极支持医疗卫生事业。1934 年中山公医院落成时,她欣然题字支持,并致力于资助教育与慈善事业,间接推动了妇幼保健理念的传播。
卢志(1936— )
首都国医名师,儿科专家。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,长期从事儿科临床与科研,擅长治疗慢性肾炎、过敏性紫癜等儿科疑难杂症,提出 “脾肾固本” 原则,研发 “小儿化食消积口服液”,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。
卢光琇(1939— )
中国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。1981 年建立中国首个人类冷冻精子库,1982 年指导诞生中国首例冷冻***人工授精婴儿,1989 年成功完成湖南省首例试管婴儿,被誉为 “试管婴儿之母”,推动中国生殖医学走向国际前列。
卢崇汉(1947— )
火神派第四代传人,卢铸之之孙。17 岁悬壶济世,善用大剂量姜桂附治疗危急重症,提出 “桂枝法”“附子法” 等立法体系,著有《扶阳讲记》,培养众多中医人才,被誉为 “当代火神”。
卢翠贞(1938— )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。1962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,专注妇科疾病诊疗,尤其擅长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,累计诊断早期宫颈癌 70 余例,推动妇女保健事业发展,是现代妇幼医学的杰出代表。
卢氏医学的传承跨越数百年,从本草学的奠基到扶阳学派的创立,从传统医学的坚守到现代生殖医学的突破,每一位卢氏医者都以仁心仁术诠释着医学的真谛。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医术的精进,更在于医德的传承 —— 无论是卢之颐对学术的严谨,卢铸之对扶阳理念的坚持,还是卢光琇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开拓,都体现了卢氏一族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患者的赤诚。
在新时代,卢氏医学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。从卢慕贞对妇幼保健的默默支持,到卢翠贞在临床一线的坚守,卢氏医者始终以 “大医精诚” 为准则,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着智慧与力量。这种跨越时空的仁心传承,不仅是卢氏家族的骄傲,更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宝贵财富。未来,愿卢氏医学的光芒继续照亮杏林之路,激励更多医者投身医学事业,守护人类健康。